情绪需要及时地被安置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应该还并不算晚,起码比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机会,没有办法整理好问题的内核,只能懊恼的好。我好像至今仍然不能接受长大的事实,这恐怕是我自出生以来对未来产生的最大的危机感。

这种情绪,为什么会产生危机感呢?先是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方式本身并不能孕育出新的思考回路,就像是在一台功能很不全面的计算机里,用同样的循环运行同样的程序,即使接收了再多的外部信息,却始终无法内化出一个拥有更优秀算力的芯片。是因为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吗?不,应当是已经优化了非常多的,只是还缺少一个真正可以搭载它的“壳”,只有这一部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还没有实现,因而现在看起来极不协调。

我已经做好了处理22岁的人际关系的准备了吗? 以往我觉得自己的脆弱部分应该绝对地隐藏起来,以免受到伤害。后来发现保护自己似乎是比隔绝自己更加重要的事情。保护,就意味着外在的人格需要足够的强大,足以守护一个幼稚的部分不受伤害。啊,要是自己能够不做这种麻烦的事情,直接再次成为受保护的人——成为孩子就好了。这种想法不断产生,是因为我外部的“壳”其实也还是小孩子。

我常祈求所谓的“驱动器”,是因为小孩子实在不足以驱动自己去完成什么。我常感谢外部的压力,以至于让我能够顺利地和大多数同龄人存在于同一个话题圈内。但这之后,始终没有驱动自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真正地只是个孩子,且打心底这样觉得,无论产生如何的后果都会有他人来为自己负责,而不是自己。或者说又因为是孩子,所以即使产生了什么不好的结果,受到的“处罚”和“伤害” ,也都是孩子的程度。我打心里这么认为。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产生什么更厉害的“壳”了,即使是半吊子的程度,只要存在外部的驱动力,壳与核就能够相安无事地以现在的状态存在着。

可是那又是为了些什么——又回到了我讨厌的意义上。意识到我的思考能力、认知水平都暂且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我就索性不解决了。虽说老是想读些书,却又强迫性地让自己晚睡,在无知无意的挥霍着时间。是需要让自己认知到即使不与人打交道,也是如此的滋味,还是正在享受最后的假假期呢?一些撕裂感又在我的心中扩散了。正是因为不会,所以才会糟糕,才会无法学习到更高级的交往,以此糟糕地循环下去。

期许自己成为一个能够让自己安心的地方,这样就不会产生外逃的想法了。但我对那样的“壳”的要求又显然过于完美了。完美主义让我感到无力, 对无法达到的程度,产生足量的挫败感以至于我不希望进行任何的尝试。这些恐怕都是性格里难对付的部分。要想要那样的“壳”,我必须要成为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人,能够保护自己不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受到伤害,不因为他人的行为而产生糟糕的想法。成为一个人格健康,且有自我行动能力的人,究竟要如何做呢?

几个月前,在凌晨五点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是时候来拯救自己了,于是偶尔地彻底地收拾了房间,把一切归置妥当了,而现在显然又恢复了原样。那是我真的懒惰而不愿意做的事情吗?是害怕失败和驱动力不足,总没有一种“先做了再说”的想法,只有对不可期的未来的担忧,一边担忧一边循环往复。要成为一个具有行动力的大人,就应该逐渐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多厉害的人吧。

好像明朗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解决,今天也是彻夜未眠,不知所云。

分类: 低情绪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