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主要的人生活动大多是以“成为大人”为主题展开的。有些模仿的成分在里面,也夹杂着一些羡慕和妒忌。我从很久以前就觉得难以畅想这件事——我成为大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人,是否是自己所喜欢的大人呢?到头来,大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与对应的“不是大人”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呢?想着的时候,觉得所有的事物都变得非常地虚幻,每一个生活中见到的名词都会浮到空中,用手也抓不住,这时候心里总会想着:我是变不成大人的吧。
今天看了《言叶之庭》的解说(*在此之后对新海诚和他的电影的接受度都高了不少,我可能会因此再想要多看一些)之后,一种心中难以平静的情绪让我辗转反侧:我好像真的变成一个大人了。每次想到的时候,都会先加以否认:虽说想要成为,可打心眼儿里是不想的。不用变成大人,意味着有所依赖,能够放肆,能够沉溺在一种受限的自由里;成为大人,意味着只能依赖自己了,所有的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即使身处在看似无限的自由里,却也只能偶尔向前几步,大多数时候是被无形的手掌玩弄地寸步难行的。即便如此,成为大人好像也对我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因为人生中想来的大多的坏事情的由头都可以归结成“我不够大人”这样,因此想要摆脱以前的人生节奏的话,也只能从这里切入了吧。
回到《言叶之庭》,看到女主哭着说出“每天出门都有认真更换套装”,我意识到我已经同她一样变得理性了,成为了一个能把自己的生活收拾得尚可的人。可是,沉淀在这种理性之下的是一种纯粹的斥力,我像是一座磁悬浮列车,被这样抬起,不知疲倦抑或被设置成了不可知疲倦的样子向前开着。这个样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车祸,我也会被这样超高速的生活一下子甩出去。因为这一切似乎并不是由我主导的我本愿的进程,而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挤压产生的一种折中。“因为不能当个小孩子了,所以变成大人吧。”跟原来的想法出入颇大,以至于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己本身的样子产生了重影,让我感觉到很难受,究竟是我本身的改变,亦或是我的表现形式的改变呢?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了。我总为自己的表现而感到忧心忡忡——这样勉强着自己真的好吗?但这又确实给自己帮了大忙,我的关心总是无关痛痒的。我常希望着世界并不会因为我成长了而删除我以前的数据, 因为我仍然是如此浓烈地喜欢以前的自己——因此如此警惕着成为大人这一件事情。
还是没能把自己解说清楚,仍旧在不知所云。但我并不讨厌这种感觉,起码说了点什么。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