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本来计划去练琴的,中午带着背包(plus耳机)去上班了,在临走前交完了最后一个文件。 结果到了地方老师不在,吃完饭之后还是没有位置。我就灰溜溜地跑开了,原来我的主动性不强这一点(之前被组长说的),这种感觉有点像14岁的自己站在画室门口不敢进去的样子。但是我已经23岁了,所以不会在意自己偶尔露出退怯的样子。不过美中不足是我没有把叫的茶饮也好好退回去。

内容大于形式,只要做了一件事情,就不用管做的怎么样了。如果做了,再根据情况来决定要做成什么样子。所以回家还是练了琴;想做些户外的运动,但运动可能更重要些,所以虽然不情愿还是换上了运动服在床上纠结了一会儿去跳尊巴;晚上也没有吃额外的零食。对了,今天还把之前一直没有看完的《快速阅读》看完了。想起来一月份的时候,是因为想要实现“100本书”这样的目标,所以寄希望于用它来提升速度,结果它倒是一直没看完嘛。不过,它的效果已经达到了。因为有“做过”这件事情的锚点存在,所以再去做的时候就可以再往前进一点点。回过神来,今年已经读了有三十多本书了。呃,虽然有一些是显然的“凑数”,但这在去年的我是绝对不会想,也绝对不会做的。开始做了之后,突然就渐渐变得得心应手了:什么时候更想看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应该用什么方法看……虽说知识这种东西,在没有使用出来的时候总是难以量化的(即使使用出来也是单点),但我感到自己的大脑正在织网了。

阶段性总结?我突然想起来这茬,个人站点的内容总是“随便”式的更新,哪段时间自己的废话变多了,就会源源不断地向这里输入文字。之前刚工作不久还想要“日更”,结果自己的生活却又着实乏善可陈:工作——不知道该如何做总结、然后就是打游戏了、钢琴也才刚开始练。不过每个时间段,果然还是会有每个时间段想要倾诉的内容。倾诉?或者说是留下来更合适吧!就像是在对未来的自己说:你看,这个时候,我可是也在好好地努力做事情呀!

被这种东西鼓舞到的,说到底也就是在下了!每次断更很久之后,回头再看自己写的东西,总有这种感觉:这个人以前居然是这么想的,难以置信,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好有道理……这么说真是太自恋了,但就因为这种原因,我就会进而冒出这样的想法:不能输给那个时候的我,现在也继续说些有道理的话吧!

有没有道理倒是不知道啦,但是报告今天的生活的时候,就会觉得今天过的还真不错。骑车前往钢琴教室的路上,今天终于没有开导航,记了路之后,大脑就空了出来,等红绿灯的时候还在想:自从工作了之后,人就像被镶嵌在了社会的一个缺口里一样。我感觉周末、休假之类的东西,都没有办法把我从这个缺口里拔出来,虽然不是连轴转,但我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类型的人。这个时候突然变得好想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至少,不用上班!(虽然是天马行空)然后开始想,之前一直想的进一步读书的事情,一年前的我的想法还是去浙大读MEM,现在我想的则是去日本。

一直没能去日本这件事情让我耿耿于怀,这种感觉让我有了几分虚构的情感。我觉得,要弥补这种虚构的情感,就只能再面对真实了吧。可是疫情原因,工作的时候即使有假期也不能出国,所以索性去读个书吧(或者换份工作也不错),想要充沛地体验人生的话,就不可以给自己设限。想要在这方面努力,向开头说的那样,试着努力看看。

这算是一个成熟女性的随想录吗?Don’t Mind!

PS:即使每天都跳了30分钟尊巴,但是只给了我3点PAI的小米手环是屑。(这次减肥就抱着让身体更健康一点的目的出发吧,也不奢求能变瘦了)

冰箱里的剩饭,明天中午回来做蛋包饭,好期待!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