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时候和郭雨璇一起跑步的时候,我们一前一后地达标了4分钟。转眼到了初三的冬天,体测的训练逐渐被提上了日程,大课间被加到了跑五圈,同时跑完之后要跳50次台阶。我们跑得依旧很慢。天气逐渐回暖,下午也要开始加训了,拖轮胎跑步,高抬腿,跳绳,百米测速。有一天终于脱掉了毛裤和秋裤,站在起跑线上,我找到了一些跑步的时候的绝招:在想要加速的时候开始掂起脚后跟,像小跳步一样减轻自己的重量;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抬头看着天上的云,数云的个数,看云的变换姿态。我们说说笑笑之间,不知不觉已经能在3分20秒之内跑完八百米了。接下来依旧是训练,但却不再是厌倦的感觉,而是期待着下一次的提升。虽然没有刻意减肥,但那段时间我瘦的只剩肌肉了,本就粗壮的小腿上更是布满了肌肉,光是走路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清晰的腓肠肌的线条。体测的那一天,我一直追逐着第一名的身影,跟随她的步伐,调整着我快要控制不住的呼吸,迈着我好像快要迈不动的步子,就这么冲着,一直往前冲刺。即使过了终点线,我也没有办法停止我的脚步,就好像是离开弦的箭似地,我原来是个这么能跑的人吗?缓缓地走回去报出了第二名的名次,然后得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认可:3分02秒。
啊,原来努力就是这么一回事啊,只要花了时间去做,就能有些进步。那种获得人生成就的幸福的高光的感觉,不用他人的认可,光是自己想想那些时间的线性的进步,就觉得幸福无比。虽然那天上午的岔气,到第二天晚上都没能修复完全,我仍旧觉得嗓子、气管和肺暴露在纯粹的不经过滤的空气中,但同样的,幸福的感觉也没完全消失。那天晚上,我决定在家附近再慢跑一会儿,正巧在篮球场附近的健身器材处遇到了韩柯,于是我跑着步把骑车的他从二医院送回了天富康城又自己跑了回来。回来的时候夜已经深了,天空笼着一层薄雾,月亮透过云层和雾发出散射的光,地上的影子很模糊。我像平时跑步一样,盯着天空看着,但是倒不是坚持不下去的感觉,而是希望这样的时光能够更多。
好像我一直被说是有才华、有天赋的人。因为经常这么被说,于是自己甚至还有些相信了。这样说真的是对自己的努力的不负责任啊——三分钟热度,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诚实的我竟然在大学某一次应聘学生社团的时候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自我介绍,最后当然是落选了)。这么一想,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没有人承认我是一个努力的孩子呢?无论是学习、唱歌、电脑、写作、跑步,我明明都花了很大的精力在上面,才有了跟别人的一点点差异,但却从来没有人夸过我是一个投入的小孩,而总以“聪明”为我盖论。现在还得由我自己为我自己去魅:我并不是一个“想做什么就能做成什么的人”,我也不是一个“只要我喜欢别人别人就能喜欢我的人”,我只有在确实花了时间去做的事情上才能显得有些才华,在努力的领域里显得有些天赋。
小时候非常信奉神童的我,因为四年级尝试1天速成围棋跟老爹对弈失败而对成为“围棋神童”丧失了兴趣。仔细一想,也并不是不能成为那样的人,只是我的动机不纯+动机不足(毕竟只有当了围棋神童就不用上学了这一条)而已。 想想小时候学的很多东西都被搁置了,我总觉得自己有着或多或少的天赋,因而没能把握住的东西。后来总被父母以“三分钟热度”来总结,所以自己也相信了:并不是我学不会,而是我没有热情而已。成年之后可并不能把这个借口用以搪塞的。人生很短暂,要把时间花在自己真正想要花费时间的地方。(这时候又想起来前几天玩的galgame了,毫无疑问,工作能力是成年人最大的吸引力)如果没有花费力气的话,就绝对不可能做到那件事情。只要花费了力气,总能从自己的努力里找到快感的,毕竟人类就是喜欢进步的。
对了,这就是曾国藩常挂在嘴边的:恒。
PS:最近看了《刻意练习》之后失落又涌起了新的希望,现在我决定不要成为聪明的人了,也不要成为一直在做的人,要成为一直进步的人。
1 条评论
KaiTyan · 2022年5月2日 下午6:21
真好!俺也想成为努力进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