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柯南画画的感觉,就像小学6年级之前一样。

 

最近对钢琴有了一点点倦怠感,我仔细想了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假期过去之后太久没有练琴,现在每天交给练琴的时间也少了,在其他的地方获得了新的“学习正反馈”效应,对练琴的期待值就降低了——这又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我总有一种:明明很努力了但是一点进步都没有。现在更正一下的话,我心里想的应该是:明明稍微弹了一点,为什么不能立刻给我看一些明显的进步呢?

说到这里,身体就想起了之前的练琴舒适的感受,每次老师给的新的练习曲,听示范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这我怎么弹的出来,也太难了——的感觉,但练习了几个小时之后,就能把一首练习曲流畅地弹下来了;这种感觉不断地强化了一种信念:只要我加强练习,就可以很顺利地完成这件事情。这种想法是之前看完《刻意练习》之后我“刻意”去养成的观念,但是这种刻意的感觉也因为太久不练生疏了。游泳也是,一定要心里想着每一次动作的时候哪里用力,才能真正地去用力,在还没有把这种学习的快乐写入深度记忆的时候,如果突然中断了,恢复到这种状态就会变得困难。难怪持之以恒是有用且难得的。

这周虽然没干什么大事情,但周中的运动还是有的,还画了几幅画。现在要是让我选择干些什么,我甚至觉得运动>画画>钢琴>游泳,因为运动的时候没有成长的需求,只要不动脑子大概跟着做就好了。流汗到身体极限的感觉也是,一旦被写入记忆里就会想要反复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也是这样的东西,只要有了几次,就能越干越勇——这当然是先扬后抑的手法,最近新写了一个感觉会有用的功能,但是今天跟组长聊了聊之后还是毙掉了。虽然我觉得毙掉确实很合理,自己想的时候也觉得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总还是会不经意的想:好想成为一个能想出完美方案的人来啊!软件工程里,尤其是针对已有庞大的系统上,想要做一点优化,总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小系统里实现起来完全没问题的功能,到高并发的业务场景里就是不行;感觉自己哪里都不是很足,无论是处理问题的方法,还是想到的解决方案。之前看书的时候感觉有了一些提高,但仍然没能自己Build起来Scaleform(笨笨,想找同事看,但又想自己解决,于是反而搁置了这个事情,结果现在又被繁忙的工作包裹了起来,原先想做的事情又不得不继续推迟了)。想在工作中也加入一些新鲜的体验,我仔细想了想,倒也不是我的工作没有什么可进步的空间,而是像其他事情一样,我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确实太少了。比如晚上睡觉前刷手机,会想到工作可以刷先不刷了——这样到了第二天,反而把琐事都放在工作中处理,然后还想回家睡觉,还想要展开丰富的“课外生活”,结果就让工作的时间变得不那么开心了——明明应该是配额最重的时间,结果却几乎没花什么力气在上面,自然就没有获得相应的工作成就感了。——下周致力于打破这样的负循环,深入地做些东西出来。这算是我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咯?无论做什么,重要的总是积累和创新,创新这个事情只能由自己去做,不能总想着依赖别人。

最近在考虑输入和输出的事情。去年大抵是这个时候刚入职,很闲,每天都写日记。然后这个事情仅仅过了一周(或者不到)就被我自己喊停了,因为我发现自己的小小头脑很容易把所有的话写完,一旦写完了又无话可写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现在想想,倒不是无话可说,只不过总是输出,惯性从一个角度输出之后,被自己限制住了方向,我将其称为“过度输出”。但我又是这样一个,遇到一些事情必须先通过文字输出,才能进行观点总结的人,所以如果不输出,内心就又会像一片混沌,看不清晰什么形状。前些时间在大理的民宿里大概就是这种感觉:我的写区已经存满了,却还没来得及写盘,导致我隐约意识到了有些临时变量因为没有存盘而迷失在内存里了。所以,还是要输出的,最好是想输出的时候就能立刻输出的!

另一方面,关于输入:之前我一向非黑即白的想法开始变得复杂了,这种复杂让我有一种对“视力”的疲劳感。人拥有五感,才得以体验这个世界;但这样的输入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其中最主要的视觉和听觉,又总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产生信息的偏差。我得到的所有的输入,还又必须被我的处理系统经过二次的加工,才能变成为“我的信息”。人类的成长能力慢,其原因大致出自于此吧。一方面是这样我感受到的输入,另一方面则是我现实的输入:跟他人观点的碰撞、阅读了新的书籍、观看文艺作品和打游戏,都会让我变得更加”丰满”。关于这种丰满,我觉得像是一种充盈感,就是自己缺失在世界上的一部分体验被补全了。这种体验是无论好坏的,且仅是因为人类的收集癖而产生的充盈感。这种输入一部分被转换成我的信息之后,就开始占用了我的写区,所以就会逐渐变得想要输出。(这种描述就像我是个机器人一样)

说起写作也是,玩了一些游戏之后,发现自己好像能开始以一个“剧本写作者”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了。比起文字和想要传递的价值观,更希望故事首先是一个好故事。看《故事》的时候就深有感受:以前自己很陶醉于制作一些很美的,不知所云的句子和意境,却连对话推进故事进程这件事情都做不好。总是为自己写的一写半成品沾沾自喜的话,是不能成为特别厉害的人的。另外,还想故事里不要再稍有矫情的加入自己的主观成分,如果小说里的人跟我完全不一样,我能写出来吗?我希望自己能写出来。

本来想写成长与萎缩,写到后面发现,说是“萎缩”,也并不客观。技能栏仍然是那个等级,只是因为自己的正反馈循环中断了,所以对自己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认识。总之来说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