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情绪管理做的很好,已经可以做到了有控制的伤感。最近总想着一件事情:我的幻想能力是否开始变得有些贫瘠了——一方面是一口气看完(还没完)了《海猫鸣泣之时》之后,惊叹于龙骑士07竟然有如此巨大的脑洞,这是无论在什么时候的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我想,这种能力究竟是与生俱来然后流失的,还是后天习得然后提高的。我以往也有的写写诗,小说创作的动力。但现在来好像不剩什么,然后看了看水泥地上蹭出来的自己的黑鞋印,尝到了雨的味道,好像又能到每年的那样的一个时候:对,就是把一切再怪罪给秋天。
让我觉得愧疚又想道歉,以往总是如此执意地做了。明明自己先厌倦了燥热的夏天,并企图施加了罪名。以往的年份没有这么直戳了当,但今年的夏天尤其的热,以至于各地都放了高温假,所以我的借口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但当真开始下雨的时候,我的心就开始焦躁不安了:一年又要结束了,但我仍然是一个碌碌无为,毫无成就的我。在回家的路上想,不如就以此为题眼,来写一本碌碌无为的人的小说吧。想了半天,写了几段话,又不禁为自己总是想到某种“解压性报复”自己的题材感到苦恼。我好像应该逃脱这种用文字束缚住自己的做法,这也是幻想力的延伸,但与其说是幻想,不如说是妄想。
但我却又正以此立足着。人从青春期之后,就开始拼命寻找自己和这个世界上其他人的差异性了,所以讨厌和别人穿一样的衣服,喜欢一样的东西。在自己的领域里惬意地特立独行,是自以为是的“成熟”的标志。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世界尤其如此,不标榜自己做什么,而标榜自己拥有什么。我很久没有做什么了,虽然读了不少的书,但还没有一个启动的契机。有一天在雨天开着车回家的时候,看见玻璃上的雨水,被路灯照射着反射在自己皮肤上斑点的形状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一阵反胃。——这是只有自己开着车,一个人好好看自己的时候才会有的情形。细细想起来那种情绪里还夹杂着一种“你怎么变成这种大人了”的嘲弄之情,但想不明白究竟是谁在这么想。
急于证明自己的自卑之情,无论多久也不会丧失。倒也不是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是证明自己的价值。价值这东西,物以稀为贵,所以稀有的属性就是优秀的价值。我觉得大家都或多或少这么想过,所以我也多少有些释怀了。这条路的尽头的话,既无快乐也无悲伤,就像是被一头巨大的象压在了身上,象永远比自己后死去。
这种心情,在黄昏的天空因下雨而泛起红光时就像拧开的煤气灶上的明火一样摇曳了起来,然后又同忽然意识到的家里的打火机没有油了一样黯淡了下来,恍惚地闪了几下光就暗了下来。没有可燃物的话,火是点不着的;没有助燃剂的话,火是没有那么好点的;没有氧气的话,火是活不下来的。所以黑暗是容易的,然而有序地熵减是困难的。我又再次尝试想象了一下成熟的,三年以后的自己,但这次的印象却变得更加模糊了。
要我来说的话,最令人感到痛苦的就是“动机”这件事。以往认为着,我的动机应当是一件很强的事情,无论从内外因看来,都是无可挑剔的优秀。但这样的一台发动机转了一年之后,这种感觉一下全消失了。无论是做什么样的改变,我都缺乏着强烈的动机。譬如说是写下这个,也只是某种强迫自己不留下什么东西就不吃晚饭的想法在推着自己。会写到哪里,那种程度——只能看我的肚子什么时候饿得受不了了吧。倒是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我对页面上不断增加的字数统计的数字感到满意,然后欣然地关闭了界面。可是我的心,却仍然填不满,就算是用再多的数字和论述也总是填不满。既然是如此的,不如一开始就放弃这种念头吧。
如此羡慕着,嫉妒着“动机强烈的人”,如此才是一种纯粹的,自由的活法。我赌气要变成这样子,却又畏手畏脚。想做什么,却做一半就放弃;不喜欢崇拜别人,却也想成为别人崇拜的对象;想写诗歌散文,却想不出什么值得落笔的事——思来想去还是只能写自己,描绘自己的宇宙。我想,索性就把我想做的,我想成为的人生也写出来好了,那样似乎还算是某种程度上做了些什么。可如此,我就又陷入了深思,我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这件事,也变得渺茫了起来。这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中年忧虑症”吗?
想不通,但想吃饭了。
1 条评论
咪啪 · 2022年10月8日 下午7:03
人就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存在,然后我终于允许我适度的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