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云没有回答》之后,百感交集,那种耳鸣般的刺痛,低频的、低沉的声波,在我的胸腔中战栗着。我想起自己的编年史,一般侥幸于自己从来都是个“离经叛道”的追随者,却又深感一种越来越近的轰鸣,就像是今天要下雨一般。下了电梯,终于走在了回家的路上,看到阴沉沉的,没有光的天空,我想说不定是有云的。骑着电动车开着车灯照亮路的时候,那忽明忽暗的水泥地上磕磕绊绊的颜色,就像是我在追着月亮的光跑时途经的云似的。如果说这样的问题是有正解的,那是枝裕和的智慧在于,他意识到了:所有纪录片或者说非虚构类作品,或多或少都是借助他人的“肉体与精神”所进行的自我表达。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一定是暗自点了头的。这种如黑暗中的烛火,瞥见了另一缕光的感觉,让人在世界上凭白多了许多的勇气。可是镜头切转,在狭小的近景镜头中,仍然是一片黑暗。我感觉有很多想说的话,但吞了吞口水,意识到自己也在逐渐失去写诗的能力。
青春期的时候,终于意识到了世界为我赠与的那个巨大的贴纸。于是把最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分配给了撕贴纸的记忆。仔细想想,自己根本不是在意那张贴纸是如何,只是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那样有贴纸的我。于是这件事的半途而废毫不意外,这样半吊子地活着,依靠着的是对记忆中的自己的夸大性描摹。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2022.4.7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