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腰酸背痛,到了老奶奶也会赖床盖着被子喊:“不想要起床啊!”的地步,明明昨天作为充实丰富的一天,更具有记录的价值,但是昨晚酒足饭饱回到家已是11点,打完游戏已是零点以后,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都到了极限,甚至没有看视频也没有玩手机,就这么闭眼一晃,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事情了。日记如果没有足够的时效性,就不能作为日记了!虽然这是借口——不过如果要花一段时间去完全写完昨天的游记,凭我的耐心肯定是高举双手投降的,所以先以诱骗自己随便写些今天的随笔即可的想法,开始了今天的键盘输入。
说到键盘输入,就要说到键盘了。新买的珂芝k75键盘终于用上了听闻已久的银轴,国产键盘在今年似乎变得格外内卷,手感和价格都是好的没话说——除了昨天听玄玄在调研评论上发现最低价420就能入手,而自己双十一买的时候是520块钱(还保价了20块钱)。新键盘的手感还需要一段时间习惯,不过打起字来倒是感觉到了一种“离我的想法更近了”的感觉,美中不足的是为了优化键盘布局,这个键盘的右shift键格外地小,也是托它的福我才意识到,原来之前我都是右shift派,所以经常误触到up键。虽说双十一的原定计划中并没有买键盘,但突发奇想决定买键盘的原因还挺有意思的:是银轴,因为发现自己已经过了必须要用静音红轴的年龄了。没错,作为大人之后又在逐渐通过解锁一些以前不能做的事情来确认自己的成长——另一个原因就是之前的有线键盘经常会接触不良,真是太过分了,明明是有线键盘;但是念在自己常常让它吸收饭菜的芳香,以及之前都不注意线的维护,导致它有一节线经常被反复摩擦甚至有些裸露,好像也没办法对它生气了,只能没脾气地说一句“辛苦了”,然后把它收进收纳箱吃灰了。说不定卖也卖不上一个好价钱了,应该是肯定;暗自下定决心,下一个键盘我绝对要好好爱护,让它最后卖一个好价钱。
1点左右醒来的时候,恰好睡了12个小时,补充好了一周的浅睡眠所需求的所有睡眠时间。但是躺在床上还是有一种被人给浑身打了的感觉:也是啊,昨天虽然没有完成目标,但也是爬了10公里的山,还没有算上上下下的垂直距离;晚上还反复洗了两次澡,泡了温泉,蒸了桑拿,又说又笑地度过了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的整整一天。军训给人带来的疲倦感也不亚于此吧,毕竟我还长得更不能承受疲倦了。虽然自己也想元气满满地再度过一天,但身体实在是破破烂烂的,让人泄了气:完全是因为从大学开始到现在,除了偶尔间歇式的努力和运动,其他时间过于随便放任的生活态度,熬夜、胡乱吃饭、绝不移动身体,以至于24岁就拥有了一副没有那么好用的身体。最近只能在懊恼中反省然后再试着修复,不过好在意识到了要修复,而且作为一个成年人,要说比年轻人多了些什么,也就是耐心和耐性了,最近游泳也不再以一千米为设限了,而是游到了不得不去上班还有点恋恋不舍的感觉。虽然不急着让这些小努力一下就见成效,但仍然觉得,如果是一年前说要走10公里的爬山,我可能会是第一个要中途放弃的,而今年却甚至想要挑战完27公里了,虽说没成功,但明年可是绝对要成功的!
今天的其他任务概无,本是每周末都会自己再去游泳的,但是因为身体原因也就取消了。琴练了,这周的练习成果很好,但是周四布置的新练习曲并没有那么简单,自己的手指每次遇到了黑键和白键同时要按下去的情况就会显得有些笨拙和迟钝,需要大量的练习时间来养成肌肉记忆才行;曲子倒是进展顺利,发现自己逐渐有了背谱的心得,虽然新学的部分也不难,但这可是一年前自己自学了很久才学会了一半的曲子,剩下的另一半居然只用了两三天就学会了,让我不禁感到喜悦:真的进步了!
这种感觉在找回了微博账号的那几天尤为明显。对了,因为许久搁置了的各种各样的原因,微博账号自1月起就被冻结了,而又在这周因为摸鱼的时候偷得的一些清闲的时间里被我找回了。以前对这类账号的丢失怀揣着非常敏感的心情,好像是丢失了一部分的自己一样:是的,我把自己作为文字或相片,以数码的形式存储在了网络世界上,假设我不能找回这些数据,我就丢失了(大概是一种近似于失忆的痛感)。这样的想法最近几年几乎是在逐渐丢失,在今年尤为明显,因为微博丢失居然并没有引起我的什么大的波动,只是偶尔想起来的时候才会试着努力一下。找回之后的快乐也是在此:我的人生间隔了近一年才刷新的微博里,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变动吗?看着以前的微博,和现在的自己的想法作对照,就会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看着以前的切片,再对照到当下的切片,就会发现自己好像仍然在蓬勃地生长中。虽说前几天还在一边懊恼一边补课,想着今年好像是没办法看完100本书了,但一看微博,去年的自己可是只看了10本书!无论是自己想的什么,这一年里都有了不俗的变化。
下午就在看完这周没有看完的《龙樱》里结束了。很喜欢龙樱里的一些观点,对于从小接受应试教育,讨厌应试教育,但又不得不融入接纳的自己,好像是找到解决的钥匙一样。感觉以前因为种种小孩子式的自卑,一直很讨厌自己的大学,讨厌以某种名号和噱头来卖弄的感觉:只要是某某大学的人,就是极好的。高中的班主任又是典型的这一类应试教育吹捧者,只把学校和分数作为重点。看完龙樱,再回顾自己到大学为止的应试人生,好像又能从里面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应试教育抑或是能被当成“努力”教育来看的,因为即使是被称作为“天才”的人,如果不花费时间和精力,都无法达成有挑战的目标。所以,与其说是学习某些科目,获取一些知识,不如说是学习某一种人生模式: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然后成长,超越它。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循环,遇到了困难然后解决,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学校、家长、朋友,通过不断地挫败来学习如何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而应试教育不过是给了某一种学习环境而已,跟真实且残酷的社会相比,它实在是温柔太多了。
因而好像对未来想要做什么的目标更加明晰了。我对自己的设限还是太多了,根性也不够,完美主义虽说一直在消灭,但总还是没消灭干净的。行动比起思想来,仍然是远没达到的,体力也需要加强。对了,还有要变得更聪明才行,自己现在可远远没到聪明的基本线。之前因为困难退怯而不再去做的事情,想要不断地再试试看,因为我已经不再害怕失败了,而且我也有自信了!从哪里开始呢?从双十一的另一个冲动消费产物开始:花了40块钱,把当年大学考了42分的线性代数教材又买了回来。我想要继续试试学习不了解的知识,然后再构建出一个比现在的自己还要有自信的自己。
PS:说来,工作以来自己的日记内容的丰富度多了不少,虽说抱怨的内容也是有的,但各种新的不一样的信息仍然在冲刷着我,我认为丰富的信息源也是为成为更好的我提供的各种各样的素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