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说和写没什么区别,总之都是空谈,既不能作为生产实践的指导,也不能改造客观世界。
偶然意识到了的时候,觉得有些羞愧。写了不少慷慨激昂的东西,行动上却未能前进半分,总是怨天尤人,却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纵使找到了也不前进。不善,不善。
某一次帮别人化妆的时候,我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助人的快乐是与自洽的快乐不一样的,两者虽然都是快乐,但助人的快乐来之更不易,因为我们总很难知道,什么才会让对方开心。我们不是先天习得的如何让他人快乐,而是后天习得的。比起让他人快乐,自己的快乐的优先级生来就是最高的。但偶然碰巧学会的时候,我意识到,这种感觉是我需要的。
按阿德勒的思想来说,这是我的事务与他人的事务之间的碰撞,需要我暂时地摈弃那些自我的感觉,全身心地去感受他人,才能真正地为他人提供价值。很遗憾的是,从意识到助人之乐到现在,我都是一个自我主观非常严重且自私的人。但好处是,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这并不是我的心之所向,所以我有改变的想法与趋势,即使这样的趋势缓慢,路程艰辛,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除了自我的成长,还有对这个社会所产生的作用。意义诞生于每一个行为上,而行为才是我对自我的意识的演绎。昨天看了《如何证明你自己不是僵尸》 之后,这个问题切实的让我产生了思考:假使我的行为不能展现出我的思想,那如何证明我存在这种思想呢?显然,没有办法证明思想的存在与否,但我的行为是可以被证实的。即,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成为我的思想的映射。与其思想上是一个善良的人,不如切实地表达出来自己的善意,进行一些善意的行为。毕竟,假使不这么做,也再无其他方式去证实这件事情了。
做一个助人的人,如何去做?我在想,第一:我能做些什么;第二,谁需要我的帮助;第三:我帮助谁会快乐?例如,工作中如果能够帮同事解决棘手的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我会切实地感到快乐。想了半天,突然想起以前学校校庆的时候偶然成为过志愿者,回想起来了一些忙碌的,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做些什么事的感觉。我常衡量着学习和思考的比例,总不希望自己是一个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的人。我思考着这样一件事:与其思考一些事情,不如去经历,使用我的手而不是脑子去感受一些事情。
恍惚间又想起了以前上管理学课的时候遇见的那个,每次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异国女生,现在想来,不同的文化与经历,是可以塑造不同的观点和视角的。总不能理解,总觉得难感到痛痒的地方,是因为不曾经历,未曾体验。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常感到自己因为连修身都做不到,难以进行下一步骤。但我对生活的掌控能力总算是逐渐转晴,似乎能够腾开些力气去做些别的事情。那就做点事情吧,做一个对身边的人有益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毕竟,做总比不做好,身体好,心里也好。
”自由从不降临于人类,人类必须上升至其高度。“
1 条评论
咪啪 · 2022年11月27日 下午7:30
比起想要什么,想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重要。然后,就去成为,成为那样的人之后,即也有想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