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示,是摘抄近一周的日记中觉得能够被收录的内容。自从换了新键盘之后好像一下子就找回了打字的感觉,这么说有点奇怪,打字不是一直都在做吗?最近打字的时候,有些不一样,敲击键盘的时候,上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又冒出来了下一句话的想法,就这样一句接着一句说了下去,说到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说了这么多的程度。
离题又远了,这些打出来的话,一开始都是没有被看到的打算的,但有些话我又觉得是可以被人看见的,所以就想着删删改改留以纪念。一旦开始之后就发现,自己还挺喜欢做这种文字工作的。
2022/12/03
我的断断续续的日记又很久不写了。每次想起来写日记都会有一种逃避的态度: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值得记叙的。不带任何反思得过且过的日子是很舒服的,但是往往又会在某些地方产生阵痛。就像我刚入冬就开始隐隐作痛的右手肘关节和右脚腕一样,不断增生着不被注意的疼痛,伺机而动给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如果任何的小苗头都直接无视的话,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变成一片火海了。
2022/12/05
对于想要传达一些思想的情况,写一篇不到200字的SNS式文章能够做到的是很有限的。评论和转发也只是某种意见相同相左的站队,很少有各自以自己的逻辑思考完整地进行一次交流。加速传播的并不是思想和共识,而是一种非左即右的情绪。我似乎有了一点这样的想法,看了书之后更确定了一件事情:论证的过程的正确性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所以比起名人名言,名人的经历似乎更能印证某些理论的正确性。现实世界的事务很少有充分必要条件,多数是充分非必要条件,亦或者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很难找到那个无法辩驳的独一法则,能做的只是不断通过证据和论证去逼近这一法则。
2022/12/06
坚持一件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件格外困难的事情,一想到长线的努力,尤其遇到了月经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总觉得坚持是一件颇费心情的事情。不过一想,自己对坚持的定义有点高了:如果是练琴,那就是每天都要练到满意再停;如果是看书,就要每天读完一本或半本才行;如果是写日记或者文章什么的,不仅要有字数的限制,还得写得好;如果是游泳的话,游完1000米只是热身,游不到时间就会觉得浪费了一次锻炼时间……这样的强度时断时续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物极必反,毕竟这些事情都是违背了熵增定律,注定要耗费极大的力量的。人的能量不是均衡的,昨天多今天少,今天就完全做不完了。
2022/12/07
写故事还真不是一件轻巧的事情——最开始不经思考就编了一个小故事,但是写了一两段就知道这故事写不下去,感觉不好玩,或者细节难以补全和解释清楚。索性还是结合真实的经历来写更轻松一些了,这让我感觉到了我的想象力并没有那么万能,或者说它和描绘真实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想补全这样的差距,只能再增加真实体验的感觉了。
2022/12/08
这样一想,我不禁觉得自己还有些厉害,这种不带谦逊的态度也仅在此时能稍微被允许稍微膨胀一些了。最近看着心灵鸡汤书,已经觉得自己并不需要他人为自己提供些什么他们的贡献,来让我把我的生活过的更幸福些了——我正在,并且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长的日子,深深地认为自己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中并不意味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好事,当然是有好有坏的,但我能放松地让整个人沉浸在各式各样的事件情感中,不再保有悲观的警惕,想着幸福那样“此去兮,便不复返矣”,随时地纠结着那些转瞬即逝的时光。今天是相当多彩的一天,但我确实难以抽出时间花费笔墨去描绘用以回忆,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的精力一开始就不被分配在记录上,而是在每一分每一秒的体验上。下楼望着漆黑的街景去拿手机的时候,看着路边尚未打烊的几家夜宵店,这种感觉愈发强大了,不知何时起,我开始能挺直了身子走路,能够在夜晚不靠着听什么歌曲来打紧,来塞入自己空洞的大脑,而是就这样放逐自己在悠闲中,让自己能够在这夜里尽情享受这样一个人走路的时间。
虽然有些晚,但12岁许的愿望,我终于已经实现了。倒不介意这样的愿望是暂时实现的,毕竟生活变化无常,我也会不断成长,但这种充实到每一个细胞的感觉是真实存在过的,我不再为自己的经历做哭泣,不再懊恼自己的无能,打从心底里接纳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相当多一部分自己不喜欢的坏毛病,但我知道,我总在不断的成长,我总会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的,就算长不成,那也是我。
2022/12/09
早上起床想起来昨天没碰钢琴,又是十分的懊恼,出门前顺手弹了一会儿,倒是发现自己似乎偷偷学了合手一样,新的练习曲的左右手学完之后,第一次合的感觉也并不差。最近体悟到了,弹钢琴的时候手要不停的移动,不光是敲击,还要在敲击前做位移,这个位移要相当主动才行。以前弹的时候总不会提前找位置,但过了一阵子,手好像就能相当快的找到位置了。以前是用键的音值来记位置,现在是用间隔和形似在记位置,比如《You》里有一段要高八度弹奏,我就用眼睛看一眼当前的右手摆的琴键的位置,记住黑键和白键的布局,然后右移一个八度找到类似的布局的位置,再把手摆上去。这个动作熟练之后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自己的手有没有摆到应该在的地方。另外关于强弱也稍微有些进步了,把右手的主旋律弹出来,至少是在自己演奏听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右手非常地轻松,而不是把左手的负载也传递给右手。这有一种“分脑”的感觉,虽然左手在很高频地弹伴奏,但是这件事情跟右手的关系不太大,右手只需要尽情施展旋律就好了。如果右手一直担心着:左手的伴奏好像快了,我也要弹快一点——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弹的时候我尽管想象自己是一个钢琴家,在弹一些非常悠扬的曲子,悠扬的曲子并不是因为音符多而悠扬,而是因为它可以舒展开每一个旋律。
2022/12/10
…延时满足vs当下的欲求,我仍然擅长去寻求当下的欲求,不过最近看黑格尔的书和写百元挑战日记让我似乎有了这种感觉:站在第二视角,看着自己做的一切,不断地问自己,当前的状态是否是满意的,如果是不满意的,你打算做些什么?
…
再回到之前没有说完的地方吧,就是哲学!哲学,我了解的相当有限,最近读这些纯文学的作家的书的时候,突然有了某种顿悟的感觉:这就是哲学吧,这些与思想链接起来的文字,不就是一种哲学的表达吗?他们借着人物说出来的,借着事情说出来的话,不就是他们想要表达的一些哲学思想吗?不然的话,为什么哲学家们会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呢?我觉得我以前不甚了解的东西,突然有了一个新的视角被发现了。我常用来审视描述自己的语句,不也是我的哲学的一种吗?之前看未明子的视频的时候说,哲学就是第二人称的射击游戏,我深以为然。不断通过超越自我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然后调整行动,就像是跟自己在打游戏一样。意识到了这也是一种体验的时候,也给我带来了想法,因为我确实从这样的体验中收获过喜悦,说明它对我来说是一种可持续的道路。事实上,最近看黑格尔和加缪的时候,我就常有这种感觉,不断地跳出去又调回来,从文字性上学习一个句子,然后再进行内化理解,再跳出文字来探究自己的行为,这样的过程令我感觉就像是被人拉着脊椎向上长了几公分一样,好像就可以看到更远的东西了。
写东西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想我应该有答案了,我是喜欢写东西的,无论是写这个还是那个,写我想写的东西还是写我一般想写的东西,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组装文字,就是莫大的享受。
2022/12/11
进步就是这样一个可恶的东西,平时不怎么能看见,当一看见的时候,又会驱使着你不停地埋头苦干,但埋头苦干之中,它又可能凭空消失,于是一切埋头苦干都成了毫无意义。从表象上看来,我正在被这种进步所牵着鼻子走,因为最近这几天感受到的文字的畅快感实在是太过明显了,它让我有一种自己总算能够通过写作来获得快感的感觉。当然,写的这些东西还是小儿科,不管是日记也好,写的不成文章的小片段也好,都不是成型的东西,但它居然也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成就感。我想着就算是到了瓶颈期,也只要不停地写下去就好了,写着写着总会云销雨霁的,这种感觉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自信,正是如此。
…
对待别的文章我都相当的随便,但是唯独对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不到在心中编排好了所有的东西再动笔,就总感觉像是看了一本书就去高考的考生一样,浑身写满了心里没底儿。以前的东西是压根没想给那么多人看的,但这部作品我又确实是想给更多人看到的,既然如此,就要从我想要传达的思想开始好好斟酌:
如何让大家能够体验到主角的感情,又能够抛出那个我觉得是问题的问题:人生,究竟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呢?
选择是痛苦的,选择是意味着放弃的,但选择又是幸福的,因为选择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在那一瞬间的自我无疑是自由的。我认为这就是AVG游戏能够给人带来游戏体验的原因。最好的AVG应该是让玩家敢于做选择而不必担心回档的,因为每一个选项都是当时最好的安排。为此,剧本家和游戏系统都应该设计成这样的,让玩家能够从选项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主角的思考趋势,为此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应该是广义上的好或是坏,因为它们都会成为主角的人生体验的一部分。
0 条评论